纳什维尔枪击案
大家知道,我参加了许多微信群,包括山东大学的许多校友群,虽然我从来不是山大的毕业生,不是那里的教师,甚至不是家属。
人家是把我作为特邀嘉宾,邀请我留在这些群里的。
必须承认,在许多群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宽容。
不过呢,没想到,有一个群,里面有一位老粉红,一位貌似护主心切的老奴、加州的医生——虽然我怀疑她是否知道她的主子到底是谁——,去年夏天忽然发飙,在群里破口大骂,虽然我除了发文章其实很少参加群聊。
当时,她撒泼的爆点,是我讨论马斯克儿子十八岁生日后径自变性的那篇文章。
不知道是不是“恨屋及乌”,我在文章中明明白白写着“许多事实都证明,变性人后面的人生并不容易走”,但是这位大妈却公开指责我“歧视变性人”……
每次回想起2022年夏天的经历,都会想起另一句名言——这个世界的许多问题,真的是因为坏人变老了。
“在海外,见到变性人的概率是很高的。可以发现,无论是手术还是随后的激素的持续使用,这些东西技术上不用担心、甚至经济上都不用担心。
但是,面对身体正常的、不受自己意愿控制的状态、以及旁边人的冷嘲热讽……说一个小伙子穿上裙子高跟鞋抹上口红就可以作为女人简简单单过一辈子,怎么看也是痴人说梦!
所以,马斯克那傻儿子,恐怕早晚会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
这些,是我去年文章的结论。
结果呢,去年的讨论言犹在耳时,今年爆出了纳什维尔枪击案。这次的罪犯,就是一位变性人。现在法律意义上的“他”,曾经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儿。
通过记者采访大家发现,上学时,她曾经是很正常很聪明的人,唯一特殊的是,她十分热衷于参加各种与变性相关的社团、参与其中的活动。
当然,现在还没有关于罪犯犯罪动机的官方结论,但是作为个人我觉得,“变性”这个动作,肯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甚至是重要原因之一。
人生,在重大节点上,是一个一步错步步错的单向空间,年轻时耍酷卖萌逆反,说不定会成为毕生无法摆脱的败因。
毕竟,当许多人怂恿别的年轻人去变性时,没有人告诉TA们未来的烦恼,更没有人认真讨论过,二次变性是不是真的可能。
那么,是谁在推波助澜、把少数人的问题、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尝试的冒险呢?当然又是极左的民主党。
我前几天说过,左派欢迎有一部分人不能经济上独立,这群人是他们的铁票仓;同样,他们应该也欢迎有人卡在男女之间无法找到合适的定位,因为这同样会让这些人在经济上不容易自立。这是一个“让弱者更弱”的毒计。
旅美学者 郑经卫
2023年3月30日
GMT+8, 2025-4-4 07:38 , Processed in 0.0247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