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羽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源远流长的中国古琴艺术,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历尽人间沧桑,朝代兴亡。而今,它以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独特完整的音乐体系,走向世界,汇入人类音乐的海洋。中国古琴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琴音乐作为艺术,在中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远古的文献中,就有关于古琴历史传说的记载,称其创制者为史前帝王神农,伏羲。到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古瑟”等关于古琴的文学表述。春秋战国时,就有锺仪、师旷、俞伯牙、雍门周等杰出的演奏家,以及围绕他们流传下来的动人故事。
古琴音色深沈浑厚,古朴淡雅,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史可查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以及帝王中也产生了如孔子、屈原、杨雄、司马相如、蔡邕、阮籍、王维、苏轼、宋徽宗等名琴家和好琴者。孔子在他的教学中设置了六个课程:礼、乐、射、御、书、数。这里的“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和文艺理论等内容。而古琴是人所必修的。
在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体的知识阶层总是把琴、棋、书、画四艺视为基本教养,而首居其位的便是古琴。历代许多古琴家在不同的琴学领域中造诣高深,有的善于演奏,有的创作了千古不朽的琴曲,有的精于制琴,有的对琴的音律科学作了深入的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关于琴学、琴律及制琴技术有见地的论著。三千多年以来,古琴音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以琴曲和琴歌两种体裁伴随着人民生活,迂回,曲折,顽强地向前发展着。历代的古琴家们,结合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以静制动,以意随息,运气贯指的特点,融修身养性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三千多年以来,古琴不仅以音乐的范畴流传与人民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文学,美术,哲学及史学等领域为人民所接触。因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古琴既是一种音乐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它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交融于整个文化领域的一种突出典型。早在隋唐时期,古琴就由中国传入东南亚诸国,为这些国家的文化所吸收和继承。近代又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徵。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美国“旅行者”号太空船由肯尼迪角发射到太空考察,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铜唱片作为给外星人的“信件”,其中就录有中国古琴曲《流水》。很多外国学者都把这首乐曲看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条浩瀚的艺术江河。历代累积出版的关于古琴艺术的美学思想,演奏技艺及制琴技术的著作,上百种不同的曲谱集,数以千计的琴曲,众多的琴人传记,各具特色的演奏流派,这样丰富的古代音乐遗产,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从世界音乐史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古琴艺术,就会认识到:它是中国的,也无愧是世界的音乐精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能不为此而感到自豪吗!
(博友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