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羽
1969年1月,我们成都18中学的老三届学生统统被安排到四川大邑农村当知青。护送知青下乡的干部对我们说:“大邑县是恶霸地主刘文彩的家乡,你们在那里要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和几十个同学一起到大邑县高山人民公社插队落户。我们在那里的生活劳动中与当地贫下中农相处融洽,从他们口中听说了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我们村里的贫下中农把60年代初期的大饥荒称为 “公社化”。尽管经历过种种“运动”,但当他们把知青当作自己人看待以后,就口无遮拦地告诉知青:“ 公社化就是自家不做饭,都去吃食堂,悄悄唱秧歌。“
在川西坝子的竹林茅舍间,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我学到了60年代初 “公社化” 时期的一些 “秧歌”,也就是民谣。这些民谣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川西坝子庄稼人的豪放幽默,以及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伴随我轻松愉快度地过了那些年的知青岁月。
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两首民谣一直沉睡在脑海,一唤便记忆犹新。
民谣一
有个人叫刘文彩,栽秧打谷送酒来;
一台一台又一台,三台下肚好开怀。
民谣二
一进食堂门,稀饭一大盆;
边边好撑船,中间淹死人。
GMT+8, 2024-11-23 15:58 , Processed in 0.0183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